“11点11分”,把缘分做成APP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9-06 10:56


    特地调好闹铃,浙大某个寝室的几个男生开始等待晚上11点11分的到来。因为到时,一款名为“11点11分”的APP会随机为他们匹配一个小伙伴,双方便可以展开限时11分11秒的匿名聊天,也许很快就有惊喜发生,和命中注定的TA不期而遇。
    
    9月1日,浙大3位同寝室的学生创立的“11点11分”APP正式上线,在杭州、上海、南京、北京等高校集中的城市展开推广,掀起下载热潮。现在已经拥有了10多万的用户,日活跃用户数万人。
    
    
多一个朋友,多一份精彩
    

    2013年,APP的创始人之一秦旭斌到美国参与了Stanford的Entrepreneur Week活动,在拜见了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之后,在Stanford的校园萌发了新的创业想法。他注意到,在一栋美国的学生宿舍楼中,几乎每一个人都彼此认识,门上都贴有屋主人来自的州、年龄和爱好。“而在国内读了四年大学的我们,同住一层楼的人都很可能不好意思互相开口说话。”于是,他开始酝酿一个定位在国内高校学生的陌生人社交的产品。
    
    2014年6月,秦旭斌与同寝室的好友杨泱、吕鹏三人,正式开发了“11点11分”。
    
    “11点11分”有个特色,系统自动匹配的双方,如果在这11分11秒的聊天内觉得投缘,互相点击Like,便可以保留对话框不受时间限制,还能看到对方实时定位,也许第二天就能在校园内相遇。而如果在这11分11秒内觉得对方不合适,也可以点击kick,系统就会重新配对。为锻炼口才或者打发时间,还可以在系统配对前与名为“不聊会死君”的智能机器人交流,聊上几句。
    
    于是,“11点11分”有了各种不同的玩法。你可以大方聊天吹水,夜聊八卦,匿名交友,当然也可以一本正经的求助学长,进行选课指导,甚至,问上几道微积分难题考考对方。总之,像他们的口号说的那样,在11分钟的聊天中,可以多一个朋友,多一份精彩。
    
    住在浙大玉泉校区的大三学生小王属于典型的理科男生,泡实验室,与各种数据打交道。从紫金港校区刚搬过来的他,突然感觉到身边接触的女生数量一下子骤减。虽然性格并不算害羞,但是因为缺少认识新同学的机会,他还是会担心这个“光棍”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。最近,他通过“11点11分”认识了一个师大的女生,两人并没有见过面,“认识”指的也就是二人互相“like”之后,在进一步的聊天里互加了微信和QQ,渠道变多了,聊天的次数也就变多了。
    
    维护校园清新爱情
    

    软件是匿名的,注册时只需填写性别即可,连头像都是系统默认并随机的。用秦旭斌的话来说:“我们一没有头像,二没有昵称,”他们希望自己的软件可以在这个过度看脸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平衡点,创造一种指向内心感受的精神交流,缔造一段轻松活泼的校园关系。CEO(首席执行官)杨泱还说,“与其它社交软件不同的是,我们为了保证大学生的纯净网络,狠狠地树了一道地理位置围栏,校外的怪蜀黍们就进不来了,用户只能是在校大学生,保证安全性”, 因此,“11点11分”把自己定位为“最清新校园软件”是不无道理的。
    
    
寝室聚餐就是股东大会
    
    
“11点11分”之前就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向。CEO杨泱,CTO(首席技术官)吕鹏,COO(首席运营官)秦旭斌,三人同样毕业于浙大竺可桢学院,同样辅修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,本科毕业前曾一道拍摄过一本毕业电影——长达80分钟的《无冕青春》。2012年5月,三人创办杭州友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定位为一家专注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以改善各类组织(包括家庭)生活的新概念创业型公司。他们开始“寝室创业”,把每一次的寝室聚餐升级成为了“股东大会”。
    
    
“查好友”就是他们的第一款产品。作为一款通讯录APP,曾经获得“挑战杯”创业专项赛金奖,现已被6000多个组织使用,拥有约20余万用户。秦旭斌认为,从“查好友”到“11点11分”,是理念的转变。“11点11分”多了一份年轻、感性和有趣,他们的“浓眉君”,表情也很可爱,大家非常喜欢;点击主页上的“猫头鹰”,会发现,它的眼睛和耳朵是可以动的,他认为这些细节,是合90后胃口的。
    
    
“我们要做中国的facebook,从校园起家,将来可以做更广泛人群的服务。”三人决心很大,况且秦旭斌说:“年轻不怕失败,先干了再说,于是有了友谦网络和查好友,没想到还幸运,学生兼职做的公司活下来了,还有了第一桶金。”
    
    
秦旭斌说,“11点11分”现阶段并不考虑盈利,等积累了1000万用户的时候再考虑这个问题。公司接下来的目标是下载量超过百万,“对于这个目标我们非常有信心。”秦旭斌很坚定。他们目前更注重产品研发,努力做得更快更好,跟上用户与日俱增的期待,争取每周一个小版本,每月一个大版本。
    
    
(李灿 史又月 学生记者